标题:
《IQ84》的成功密码
[打印本页]
作者:
dragonkym
时间:
2019-5-31 00:01
标题:
《IQ84》的成功密码
成名已久的村上春树,这次的《1Q84》较以往任何作品都更来势汹汹,更引人注目。旅日学者毛丹青对村上有深入研究,本文他解读了村上的成名密码、作品密码和畅销密码,为我们解开很多紧锁的疑问。 成名密码 了解当代日本,只需知道两个“M”就行,第一个M是漫画(Manga),第二个M就是村上(Murakami)。 当今日本作家,很难有哪位能跟村上春树叫板。“村上春树”这面旗帜已经由日本政府扛起来了。难怪欧美人觉得了解当代日本,只需知道两个“M”就行,第一个M是漫画(Manga),第二个M就是村上(Murakami),两个“M”都是官方所看重的当代文化软实力。村上春树的小说何以如此走红?除了作家本人的天赋之外,是不是还有强大的推手?我们从这里可见一斑。 听说刚刚上市的《1Q84》简体中文版在国内也引起了较大关注,我想说的是,中国读者认识村上春树,可能有很大偏差——哪里出现了偏差呢?语言。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解读村上春树的成名密码,我们需要注意到他的“内核”与“外包”。所谓“内核”就是语言,“外包”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化、政治、时尚等元素,对语言实施的控制。村上春树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内核,改变了日语的文体。 举个例子来说,大家知道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史上很有代表性的作家,他使用的是纯粹的日语,就是经常省略主语。《雪国》的开头有句很有名的话:“穿过国境线上的隧道就是雪国。”谁穿过隧道?是马车、汽车还是火车?川端没有说,这就是日语的传统表达方式。再来看村上的《1Q84》开头:“出租车的收音机里播放着调频台的古典音乐。”一上来就亮明主语“出租车的收音机”,这种表达就非常清晰、正确,无论译成英文还是中文都非常方便。所以我说中国很多读者误以为村上的语言很美,实际上和传统日语相比,村上一点都不美,只是便于翻译罢了。 然而恰恰是语言这一关键内核,让村上春树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欢迎。《纽约客》杂志是美国文坛“登龙门”的象征,也是村上春树成名的重要推手。1990年至今,《纽约客》已经刊载了村上的20多篇小说,近乎成为业内传奇。有个资深编辑Deborah Treisman 是老牌村上粉丝,她说:“其实美国人不太喜欢读翻译腔浓的文学作品,但村上春树的小说被翻译出来后,几乎没有翻译腔,跟原装语言写的一样,这是深受美国读者欢迎的一大理由。” 除了语言的创新,村上春树也是个绝顶聪明的作家。他汲取了日本作家最出彩的神韵,一个是川端康成的“出世”人生,另一个是大江健三郎的“入世”人生。可以说,村上单刀直入,把日本前辈文豪的处世哲学全部拿到了手。 综观村上春树的小说群,很容易看出这一意识走向。以《挪威的森林》为代表,村上过去的小说非常小资,主人公很少与现实社会正面冲突,大部分描写都是围绕个人的情感与无常而展开,可以说是典型的 “出世”态度。不过,到了1995年,除了村上春树的家乡神户发生大地震以外,东京还发生了奥姆真理教策划的地铁投毒杀人案。这两件突如其来的大事件一下子改变了村上春树,他的人生态度开始由“出世”转为“入世”,从冷漠回避社会问题,变成高度关注,乃至积极参与,并连续发表社会主题的长篇小说:《神的孩子都跳舞》写的是地震,《天黑以后》写的是人性之恶。 作品密码 仔细读《1Q84》,你会发现,主角天吾这个人物的身世,与作者本人也有某种隐秘的关联。 读完《1Q84》,我十分自然地想到大江健三郎的长篇小说《空翻》,因为两者的题材都选择了新兴宗教。村上春树小说对“先驱”教主的描写,无论是场景的细节,还是教主的心路历程,乃至为人物设定的对话,都让人联想到日本真实存在的“山岸会”——这是一个靠农业维持收入,同时平分成员家产的共同生活机构,其组织系统之严密,鲜为外界所知。村上春树曾经以奥姆真理教为题材写过纪实作品,但从选材上看,这次的《1Q84》更加深入,尤其从新兴宗教发展到邪教的过程,小说展现的场面似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日本的村上粉丝都感到意外。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1Q84》活像一座“综合娱乐场”,其中遍布众多人物,两套故事班子,个性突出,穿梭往来,这几乎成为村上小说的一个固定路数。《1Q84》的女主角青豆,虽然是一个女杀手加女强人的设定,但回想起女友环的时候,顿时变得软弱不堪,因为她们之间的爱恋与自慰的经验是外界谁也无法涉足的私密,而且村上春树对青豆与环的肉体描写,简直令职业的色情写手都自愧弗如。 谈到性描写,村上春树曾说:“我早期的作品很少出现性描写,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不少读者爱读我早期的小说,而不太爱读现在写的。后来,随着我写的故事越来越大、越来越深,这时就非得写性、暴力不可了,这对小说家来说是不可回避的。”我最近读完《1Q84》第三卷,也认同他的说法,即所谓性描写,近乎变成了一种小说内部的黏着剂。村上把性看成“人际的钥匙”,作品中的性关系几乎全是为了确认人物之间的连带关系而成立的。阅读《1Q84》时请注意主人公之一的天吾与文学少女深田绘里子之间的多重描写,也许能从中找到理解这部作品的金钥匙。 天吾这个人物的身世,与作者本人也有某种隐秘的关联。《1Q84》用了许多笔墨渲染天吾孤独的童年,以及他那个曾在二战时期到过伪满洲国的父亲。而村上春树的父亲就是个侵华的日本兵,对此,村上的内心相当灰暗。根据1996年荷兰记者Buruma Ian采访村上的记录,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战前,村上的父亲是一个很有希望的京都大学的学生,念书的时候被征了兵,编入陆军。村上记得自己小的时候,父亲曾经跟他讲过一次在中国发生的令人心惊胆战的事情,具体是什么事似乎记不清了,可能是父亲亲眼见到的事,也可能是父亲亲手干的事,反正是一件极其悲惨的事情。村上说这件事的时候并不是那种对你说点儿秘密的样子,而是相当自然地流露出来的,说话的声音没有什么顿挫,他说很可能是因为听了这件事情的原因,至今也吃不了中国菜。” 村上春树是独生子,出生的年代正好是日本“婴儿潮”时期。战后的日本由美军占领,普通百姓从废墟上开始复苏,追求“多子多福”的生活,所以那个年代的独生子非常少见。这也决定了村上春树小说的“孤独”和“无常”氛围。尤其村上早期的小说更是如此,男主人公都没有兄弟姐妹。实际上,他的小说也有套路,最明显的写法是把主人公分解成另外一半,然后相互神往、触电与延伸。比如《1973年的弹子球》的双胞胎女孩、《舞舞舞》中的羊男,以及《1Q84》的青豆与深田绘里子、教主与小小人等等,这些人物关系完全是对称的,就好像世界上不存在一个孤独的人一样,必定出现两个形成对称的存在。村上曾说:“我小时候最讨厌人家说我独生子,看见周围都是兄弟姐妹的家庭,好像只有我一个人是不完全的身体,弄得心里难受。” 《1Q84》里还有个场面,写深田绘里子在记者招待会上背诵《平家物语》。村上本人至今对《平家物语》倒背如流,这得益于他的母亲村上美辛当过语文教员,从小对儿子的语文教育抓得很紧。 畅销密码 村上文学很像河流上的船,水涨船高。国民总产值达到了一定水准,村上的文学就自然被更多的读者接受。 《1Q84》前两卷狂卖了300多万册,成为去年日本书市最大的赢家,乃至小说中写到的雅纳切克《小交响曲》也跟着火,市面上专门出现了与《1Q84》配套的CD。应该说,《1Q84》之所以畅销,主要是因为满足了读者群的饥饿感。村上的出版方、日本新潮社一位资深编辑跟我说: “畅销书就是如何欺骗人的大脑的一个把戏,类似赌博,但又不一样。关键的问题是究竟有谁知道你?这个问题决定书是否畅销,所以一个作者的知名度往往要大于书的内容,而且这种倾向越来越严重。” 当年,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开卖时并不理想,一度让出版商很着急,甚至连书店都觉得放他的书太占地方,弄得其他书都不好卖。但事有凑巧,到了圣诞节,出版商想了个绝招,把上下两集的小说分别设计成红色和绿色的封面,然后用烫金纸做腰封。这样一来,原本跟圣诞节没什么瓜葛的小说,反倒成为时尚的象征,似乎不拿这套礼品书送人就缺少了某种共同话题一样。于是,《挪威的森林》火了。 东京有位教授曾经以一个国家的GDP衡量村上春树,他惊异地发现,村上文学很像河流上的船,水涨船高。国民总产值达到了一定水准,村上的文学就自然被更多的读者接受,而且这个独特的现象尤其在亚洲表现得十分明显。台湾与香港之所以率先着迷于村上文学,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换句话说,村上文学最风靡的中国城市,比如上海、北京和广州,其GDP的增长速度也都极快。 无疑,村上春树是日本最畅销的作家之一。可是很奇怪,日本几乎所有主流的文学评论家都不喜欢村上的小说,而且变着法子抹杀他,致使村上无缘于日本任何文学奖项。村上的应对方式也很直接,他公开表示自己从来不读任何评论,更绝的是,他说:“评论家都是狗屎!” 究其原因,村上春树以畅销书作家成名之前,首先是一位翻译家。他翻译过大量美国小说,但遭到了不少文坛同行的抨击。其实,谁做文学翻译都少不了挨骂,国内翻译家因村上小说大打笔仗,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欢迎光临 (http://mail.zas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