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摄影美图] 你听到了吗,土耳其女人的那句“安拉”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9310

灰铜v1_05绿铜v3_05绿金v1_01绿银v3_05紫铜v1_05绿金v3_04紫银v2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9 1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土耳其,就像诗人塔朗吉写到的,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那些行走在坚固和光明之上的土耳其男人,他们到底看着谁?看上了怎样的土耳其女人?
在伊斯坦布尔,唯一一个横跨亚欧两洲的城市,在我的眼中,不是异国情调和美女,是奥尔罕·帕慕克在《我的名字叫红》里面写到的:很多年后我再度归来,终于又见到了你,那些你的容颜散发的光芒,那些被掩饰的甜蜜的微笑,那些深夜时分对坐在咖啡馆里加速的心跳,全都回来了。
美丽的伊斯兰教使她们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和短暂,还有人与人的内在是可以非常相似的。
就像蓝色清真寺是蓝色的,这里的宗教和虔诚相信宗教的女人们都知道,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凝望着那些太先锋太会表达的颜色。
于是,在太阳微微升起的时刻,从蓝色清真寺的蓝色开始,从女人们献给安拉的祷告歌谣开始,一切都是一种如水的纯情和沉静。我愿相信,这里有忧郁。
我愿相信,再性格饱满的女人都笃信着一个眼神一种风情一种宿命,都在消弥着一样的罪过。
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历史,给了她们感动,也给了她们看过沧桑变幻之后的心动。
如果说,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是每一个土耳其人的衰落,一座座苏丹遗址的拆毁让每一个女人恸哭不已。那么土耳其女人奇异的冷静、刻板、单调和理想主义色彩,或许是她们所能做的灵魂上的攀爬。
那么著名的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因为乘坐的东方快车被暴风雪困在土耳其,入住在伊斯坦布尔奥斯曼风格的佩拉宫酒店的411房间,得到了灵感创作《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惨案》,大概是千世万世才能成就一次的佳缘。
土耳其人彻底灭亡拜占廷后建立了奥斯曼帝国,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这个国家,自有它的全胜时期,也自有它的衰退和改革。它是历史上惟一一个本土与周边异族长期相连的大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
向西方学习改革给土耳其人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和便捷的现代化交通,国父凯末尔在土耳其掌权后,为了表示融入西方民主世界,用立法的形式禁止女性公务员和女大学生戴头巾,与教权进行了一场头巾之战。伊斯兰政治力量,在二十多年后,赢得头巾之战。伊斯兰复兴带回了以精神生活为生命宗旨的意志和个人身份。
为了靠近西方而靠近世间的物欲、美景,为了靠近安拉而甘愿去忘我的牺牲和新生。
大概,曾经的土耳其的女人不曾像男人、士兵或君主那样昂着头、挺直身子看世界,她们只是在屋檐下,用蜂蜜和柠檬汁调苦酒,喝咸酸奶,吃山羊奶酪,挑选上好的手织地毯和陶瓷,最重要的是爱自己的孩子胜过一切。
那么现在,她们会因为一种认真一种承认,一种浓厚的宗教氛围,接受过好的教育而走在马路上的从容和庄重,不让那些悲剧再次上演而经过好几个小时的静思冥想,因此令你刮目相看。
她们那么温柔地,在清真寺里戴着头巾感受心中的真主安拉。然后你又会发现,那恐怕也不是顶级的宗教,而是顶级的浪漫。而是顶级的文化。
没有想过要流芳百世,没有想过在那些政权中表现狡黠、像男人一样在战争中表现英勇。或许她们也向往着天堂,也向往成为不朽女神,不要老去,完全的一尘不染和一条皱纹不长。
但也只是纯粹的唯美主义。渴望永远做自己。
不要以为那个性是如土耳其软糖一样软弱,如手链上镶嵌着的土耳其石一样多变,如笑起来露出十二颗牙齿那么性感,如穿着皮衣或羊绒针织毛衣所表达的个人情态……她们稚气、清白、不能自已地逆袭。
她们是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属于曾以“第三罗马”自居的地域,而不是具体哪一天。更不是今天这个时代的土耳其。适当的语言和静观的方式,会让你懂,奥斯曼帝国的复影进入了她们心里,沉淀到了相当的深度。
曾经奥斯曼历史学家们提出“女祸论”,奥斯曼帝国的战无不败。苏丹们的伟大不复存在,帝国后宫干政,让奥斯曼帝国败掉了自己93%的领土。愧疚于苏丹女权时期的衰落,现在的土耳其女人开始让凡俗的魅力弱化,心开始由宗教而不是政治中得到慰藉。至少,她们知道怎么区分宗教和政治了。
把大的成功让给别人,如果在政治里的成功才是大的成功。还有那些大的语气,大的情愫,大的声色,大的台面。还不如些轻盈的、真挚的、稀少的、又红又粉的。
于是那些贪图、那些心怀鬼胎,在她们身上少了。她们变了,不会又急又慌又铤而走险。
她们不要做别人口中如祸害一般的妇女,是另一种进取而不是灰心。如果说从光明走到晦暗是人之常情,那由晦暗走回光明又为什么不是呢。既然有蓝色清真寺那么光明的地方,她们总是要留点真心,回来被微光照亮的。
她们中的一些,奉行苦行、禁欲、少言、少食。她们给自己留时间来阅读《古兰经》并且等待那种真实、高贵的感情。喜欢甜死人不偿命的甜点,好像那些同孩子一样的天使就是喜欢吃这么甜的食物的。
成为自我也好,成为安拉也好,她们沉浸在伊斯兰神秘主义文化中“人与安拉同一”,如梦地面对着美与爱。如梦地成为故事里遇到微小困境、取得微小成绩的土耳其姑娘。
我好像讲了很久,土耳其女人身上奇异的安详。可是她们也会在橱窗前抵制不住诱惑买了更美的头巾。她们也会因为某些言论想要摆脱宗教、解放自己,她们也有你不能踩踏的雷区。
她们是相对不“堕落”,尽管也是在现实里挣扎,也在不能实现的梦面前痛苦,也扪心自问过“我真的与安拉同在吗”。
我用照片记录了一些土耳其女性的形象,有各个年龄段有各种着装的,有正走得充满时代感的,有在今天的时代里却仍然被教育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然而她们不是供我们审美的,她们有写在基因里的精神力量。
她们口中的“安拉”,也不需要你的倾慕或鄙夷。她们所具有的,是复制那些相对不变的、良心安定的灵魂的能力。
在蓝色清真寺内,无名无姓无色无味的世界里,独自坐了半个小时。
听了土耳其女人口中此起彼伏的真主安拉,想了一开始的意义、中间的磨合、后来的反思和依然的困惑,一直到她们某一次的祷告告一段落才离去。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4 02:33 , Processed in 2.441389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