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民国设计文化小史》:民国设计的观看之道

[复制链接] [已阅至4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46850

灰铜v1_04绿金v1_01蓝铜v1_05蓝铜v2_05红铜v1_01紫铜v1_05绿铜v3_02灰金v1_05蓝银v1_05紫银v1_01绿金v3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3 1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国设计文化小史》:民国设计的观看之道



  民国到底有怎样的文化内涵?也许可以通过设计看出其应有的风貌。最近,在读张黎的《民国设计小史》,在作者看来,民国时期日常生活里的种种设计,既有受到西方、日本的影响,也有传统文化的因袭,但就是这两种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构成了民国设计史的主流。

  张黎将晚清至民国设计时间限定在1860年至1930年代。谈起民国设计,不能不提到上海对设计的深刻意义,举凡广告、书籍装帧、橱窗设计展览等等,都发源于此,广告业最著名的是月份牌的诞生,靓丽的中国女性,配以产品的宣传介绍,极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在鲁迅等人看来,这是病态的美。尽管如此,月份牌的发行量最多单张可以达到数千万张,这也是民国广告、消费的集中展现。老广告研究专家由国庆先生从这里研究出中国文化的性格演变,以及社会习俗的变迁,都显示出了民国广告的不同价值的商业美学。

  至于书籍设计,由鲁迅至陶元庆、钱君匋、叶灵凤等等,以不同的艺术风格呈现出新文人的价值观和品位。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平面设计由于画家、艺术家的介入,就有千姿百态的风格,此时,国外绘画的先锋性得以体现,但多是取其表象,而忽略掉了其作品的价值体认。

  作者说:“表现主义与蒙太奇实验等新兴视觉表达方式,在装饰艺术风格之外,在各种新兴书刊报纸等媒介中,得以尽情释放,其大胆程度与先锋态度,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足够的视觉震撼力。”尽管有专家认为,这一时期的平面设计是在夹缝中生存,但我们不能忽略了其应有的奠基和开拓价值。

  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产品设计,在这一历史时期只是萌芽阶段。当洋货遍及中国城乡时,不少有识之士看到这样的场景认为可能对民族手工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于是提出了国货运动。所谓国货,通常意义上是指本土所生产的物品,但这并不意味着物品的加工与生产就一成不变,而是借鉴先进产品生产经验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国货品牌。然而,在现实语境中,国货与世界潮流无法接轨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今看来,这也说明了手工业在面对繁复多样的物品时举足无措的表现。然而,民族主义并不是国货的挡箭牌,以此可固守传统,忽略世界潮流。

  于是乎,我们民国设计的种种景象,既有反思,也有哀叹,但不管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民国设计,都需以世界的眼光观察,才能面对纷繁的民国设计时给以客观的结论。不能不说,作者在提出这一问题具有先进意义,但由于作者将目光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焦点,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世界设计史的发展趋势,也就以传统的观点来看待,因之就难免会产生时空错乱之感。

  无疑,民国设计不等同于现代设计,那只是现代设计的萌芽状态,今天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我们之所以念念不忘,就在于那里具有开拓性的创新思维,也并没能促进现代设计的转型。在今天,反而失掉了这种动力。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设计史里的独特现象。

  我们在谈论民国设计时,除了要基于设计现实的考量,也应当有更宽广的视域。日常生活里的变迁是缓慢的,而设计则是累积创新的结果,当我们穿越晚清民国历史时空,看见设计的过去,也应该观看中国设计的未来,只有将设计置于生活的前沿,我们才能收获更具完美的物品。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青铜会员 - 等级≥州判

沙发
发表于 2016-11-14 21:00 | 只看该作者
民国的文化是不是比得上现在?或者比得上民国以前的文化?有木有吹捧的成分?毕竟现在的不少人自称是师从民国的某某大师,如果老师的地位低了,这学生的地位不就更低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3 22:58 , Processed in 2.166633 second(s), 5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