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美食指南] 甜蜜的仪式 探秘瑞士巧克力的诞生(二)【2P】

[复制链接]

区版勋章 - 区版勋章

灰铜v1_05蓝铜v2_05蓝铜v1_05紫银v2_04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紫铜v1_05绿铜v3_05紫银v1_02蓝银v1_05绿银v3_05绿金v3_05宝血灵晶红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0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印第安人的神奇礼物

  我时常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候机楼,知道“瑞士巧克力”是各大免税店里最不可或缺的名品,没有瑞士巧克力的候机楼,是绝对上不了最受喜爱的榜单的。一直以来,只有彻头彻尾在瑞士本土生产的巧克力才能被赋予“瑞士巧克力”的名号。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 “Made in”的符号,更是一个荣誉、一顶桂冠,因为瑞士人使巧克力精密工艺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地步,也因为瑞士,使巧克力从昂贵的奢侈品成了大众化的消费品。

  但是,最早出现的巧克力,却与瑞士毫无关联。

  “没有可可树,便没有巧克力”,要知道,生自赤道南北纬20度以内的热带植物可可树,只有在炎热的气候下才能长成,而可可树完全不属于这个年平均气温仅为8.6℃、只有41万平方公里的欧洲小国。可可树4000年来生长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墨西哥地区古代印第安人用其果实制成食物,味道苦而辣。据说看到可可的第一个欧洲人是哥伦布,但他并没引起注意。1519年,满腹殖民气息的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率领精兵探险队进入墨西哥腹地,艰辛的旅途让队员精疲力竭。安营扎寨的山头上,偶遇友善的印第安人打开行囊中的可可豆,将其碾成粉末状,用水煮沸后加入树汁和胡椒粉的黑水散发出丝丝浓香,队员们喝下了印第安人的黑水,顿时恢复了元气。科尔特斯不顾一切地把这印第安人的神奇豆子带回西班牙,献给了国王,之后的欧洲宫廷,掀起一股关于可可豆的迷药狂潮。


只有从头到尾在瑞士本土生产的巧克力才能被赋予“瑞士巧克力”的名号

  一天,科尔特斯突发奇想:每次都要煮的可可实在太麻烦,如果能将它做成固体食品,就能随时随地放入嘴里含着吃,该有多好?于是,他开始了反复的试验。最终,通过浓缩、烘干等办法成功地生产出了固体状的可可饮料。为了纪念他在墨西哥的岁月,科尔特斯取可可豆在墨西哥俚语中“巧克拉托鲁”之音,把固体状的可可饮料命名为“巧克力特”,于是,第一代巧克力诞生了!

  与西班牙人吝啬地保守着可可饮料秘方一样,对待巧克力特的配方他们同样守口如瓶,那时,巧克力特是专属西班牙的少数贵族身份的标志。直到200年以后的1763年,一位英国商人成功地获得了配方,将巧克力特引进到英国,巧克力特才开始在整个欧洲贵族中风靡。昂贵的巧克力特依然是贵族们身份的象征,500克“巧克力特”的价钱甚至高于当时一个普通工人3天的工资。

  直到1819年,François-Louis Cailler在瑞士Vevey建立了瑞士第一家巧克力工厂,让一切发生了改变,半自动化工艺流程的制造方法,每个工人每天可生产25~30公斤巧克力,巧克力成为瑞士大众消费得起的产品。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4 04:13 , Processed in 2.239390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