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现代文学] 《蛙》 (全本) 作者:莫言【TXT】

[复制链接]

 成长值: 35710

红铜v1_01绿金v1_01紫铜v1_01绿铜v3_01绿银v3_01绿金v3_01灰金v1_01蓝铜v1_03灰铜v1_01蓝铜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刊登在《收获》杂志上。并且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塑造了一个乡村女医生的形象,以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贴近生活的史诗般叙述,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路程。
  从整体来看,《蛙》共分五部,分别以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的五封信引出,从不少地方可以推断,《蛙》中五封信的接收者“杉谷义人”应是当代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此外,《蛙》的第五部是一部戏剧,写作剧本的参照对象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萨特。这种信件、小说及戏剧熔于一炉、天马行空般的讲述方式在当代中国小说中比较罕见。
  莫言在北京大学名为“历史与语言”的演讲中特别提到了这部关于中国计划生育60年史的新作《蛙》。中国计划生育史是复杂和充满争议的,不过莫言并不想把小说卷入到这些纷争中,“小说是写人,表现人。”
  触及灵魂最痛处 文化最深处  
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在北大的演讲中,莫言表示小说中女医生姑姑的原型就是“我的姑姑”,这个人物在好几篇莫言小说中都曾出现。谈到这部反思中国60年计划生育史的小说,莫言说,《蛙》关注中国最大的问题之一——计划生育,这个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甚至关系到许多人的命运,“计划生育这个覆盖面非常广,也受到了西方的很多的批评、指责,那么这个问题既是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而且我想这个问题也涉及灵魂深处最痛处的地方,也涉及中国文化传统里面最古老最保守的这一块。”
  当然小说不是报告文学和历史文献记录,莫言说,对计划生育这个问题,如果仅仅是揭示在60年道路上一个奇人怪事,“就背离了我的初衷,我主要还是想把计划生育历史作为背景,小说是写人,表现人。所以,这部小说写完了以后,我还比较满意的就是我写出来的这个姑姑——乡村妇科医生的形象,在最近的30年文学作品里,我还没有读到过。”
  书信体结构 话剧形式结尾  
对于小说的结构,莫言首次采用了书信体的方式,在小说结尾还用了一个剧本。
  “我2003年写的初稿就是,我作为一位剧作家在剧场观看一部舞台上叫做《蛙》的话剧,在观看的过程当中,我在回忆,联想,中间接受记者的采访,同时接到小说的人物原型姑姑的长途电话对我的批评和指责。但是写了十几万字以后,我就觉得太复杂了,给阅读带来障碍,我想应该尽量地使这部作品回到朴素的叙述。所以最终采用书信体的结构,但是在最后末尾还是用了话剧的形式,把朴素的叙述让它插上两个翅膀,因为这个话剧里面注入了很多超现实的元素。因此在结构方面,我觉得也是有一些新意,所以这部作品尽管不能完全排除掉自己的某些过去重复(的东西),但是还是有一些创新的东西。”莫言说[1]。
  莫言表示,计划生育问题是中国几十年来被西方批评最多的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作家把全世界都关注的一个问题绕开并不光彩,“我想这个小说发表之后会有一些争论,”莫言说,但是他也强调一个作家必须敢于面对社会热点和尖锐的问题,“对我们这茬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走上文坛、创作生涯将近30年的中年作家来讲,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断地重复自己’。当今社会很流行抄袭别人,对我来讲,无意中抄袭了自己比抄袭别人还要可耻。”
  《蛙》获得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323389227 )

GMT+8, 2024-12-1 11:10 , Processed in 2.174245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