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经济观察:全球机构展望2022年:复苏会来吗?

[复制链接]

灰铜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3灰金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2-1-2 0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告别跌宕起伏的2021年,世界继续在不确定性中迎来2022年。新的一年,全球经济能否从疫情冲击中复苏?中国经济如何稳中求进?来自全球的各大机构给出判断。

  2021年,世界经济延续反弹,但难言真正复苏。2022年,各方对复苏前景依然谨慎乐观。

  德勤指出,2021年三季度起,全球范围内经济复苏动力减弱。在许多地区,新冠疫情反复造成感染人数增加、供应链混乱、能源价格上涨,各种原因叠加导致2021年第三、四季度全球经济表现低于预期,未来经济前景存在巨大不确定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判断,随着疫苗接种加速和口服特效药上市,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有望明显减弱,但实现复苏仍面临一些主要风险点:一是新兴经济体存在被动加息倾向;二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会对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造成冲击;三是由于全球各国抗疫进程、疫苗普及度差异,局部地区疫情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亦认为,世界经济正从疫情冲击中反弹,未来展望良好。然而增长峰值已经过去,本轮增长是周期性而非结构性复苏。

  瑞再研究院判断,通胀是世界经济面对的首要宏观风险,制约增长的供给侧因素同样也将推升通胀,预期通胀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位。同时,通胀压力正逐渐传导到租金和工资等变化较缓慢,但趋势更难逆转的领域。上述不利因素将令2022年和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承压。

  复杂外部环境下,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今年中国经济将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此过程中,哪些政策工具值得期待?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稳增长要形成“几家抬”格局,财政、税收、货币、金融、产业、工商、就业等方面政策要形成合力,稳定经济基本盘。这不仅是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再迈上新的大台阶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也是实现新增就业、居民收入、国际收支平衡等短期目标的保障。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预计,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成为支持经济增长主要助力。具体投入方向或包括:新的减税降费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和薄弱环节;为新增长动力如制造业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提供直接资金支持或贷款担保;进一步提高专项债额度,鼓励额度提前下达、超前开展基建项目等。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政府将更注重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目标,而非出台更多刺激政策。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推进脱碳目标和实现共同富裕在中国经济长期工作日程上居于前列。考虑到实现目标面临诸多挑战,政府将强调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注重从中长期维度评估总体形势。

  在此背景下,2022年中国哪些行业将迎来政策利好,更加“吸金”?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双碳”目标还将提升投资需求,其带来的能源投资确定性强、增速较高,能有效带动上游电气机械、专用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回升。此外,2022年新基建仍在重要建设阶段,5G基站、数据中心、物联网、车联网投资预期仍将走高,亦有望带动计算机电子、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业链投资增长。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预计,可再生能源行业将继续受利好政策支持,长期发展前景良好。此外,电价市场化和电力改革可为供电行业创造新的商业机遇,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将利好建筑企业和主要供应厂商,创新型高端制造企业将受益于政府推动创新的政策。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6 06:58 , Processed in 1.513326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