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图文并茂] 中国游客被扔的瑞典“坟地”,竟然是世界文化遗产

[复制链接]

 成长值: 3520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灰金v1_05紫铜v1_05绿银v3_05绿金v3_01紫铜v2_01紫银v1_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中国游客一家三口在瑞典被警察扔在“坟地”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过和往常的网络热点一样,事件很快就历经了反转,这名游客娴熟的假摔动作引起了网友们一阵哗然。这件事到底孰是孰非,是否还会继续反转,就留给聪明的你们自己去判断吧。
我们这期不聊政治,来聊一些西方的“坟地”。东西方人因为文化差异,对待死亡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因为宗教信仰的关系,西方人对死亡通常比较理性一些,这种理性倒是和中国道家思想有些相似。庄子的妻子逝世后,庄子鼓盆而歌,认为这是欢送妻子去另一个世界的最好方式。不过在改良儒家思想的排挤下,道家思想被我们传承的不多,反而在西方葬礼上很少出现哭坟的情况。
无论是否哭坟,对逝去亲人的伤痛大体是一样的,只是西方人更愿意相信逝去的人去了另一个地方,比如天堂。正是对死亡态度的不同,东西方的“坟地”给人的氛围也不尽相同,东方“坟地”通常建在遥远的郊外,给人一种阴阳两隔之感,如果不是清明这种祭祖时间,相信是不太会有人愿意去坟地闲逛。而西方的“坟地”则时常会以公墓公园的形式出现在近郊,甚至是在城市中心,公墓间林荫绿草相伴,充满生机,走在其中,颇有些道家天人合一之感。
林地公募·斯德哥尔摩
这次中国游客被扔的所谓瑞典“荒郊坟地”便是这样的所在,这个地方叫做“Skogskyrkogarden”,中文可以称为“林地公募”,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往南约7公里位置,这个公墓还有以其名字命名的地铁站,所以应该还算不上是荒郊野岭。
林地公墓建于20世纪初,既是一个公墓,也是一个公园,由实用主义运动设计师冈纳·阿斯普朗德和西格德·劳伦兹合作完成。设计师最大限度保留了原址的自然风貌,把它打造成由松树、草坪、湖泊和教堂组成的公园。
林地公墓以其简约的设计风格,成为现代景观设计教科书式的作品,不仅如此,其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诠释的对生死的态度,让它于1994年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林地公墓甚至还有自己的官方网站>>,里面可以下载公园导览图。
初入林地公墓,你会怀疑自己走进的是否真的是个墓园,因为你眼前所见是一个非常美丽安静的环境,草绿天蓝,颇具弧度的山坡草坪,就像是那张经典的Window电脑桌面壁纸。
西方人讲究“向死而生”,来公墓或许是为拜访逝去的亲朋,访问死者,而首先迎接你的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青翠,为你减轻心中那份缅怀的忧伤,这或许就是设计师的初衷吧。
深入公墓,在茂密的松树林里,鳞次栉比的立着墓碑,有些面前还摆放着鲜花,说明它的亲朋好友可能刚刚来过。林立的墓碑和松林和谐的统一在公园里,阳光穿过树林倾洒下条条光斑,让整个墓园少了些阴森肃穆,多了些宁静祥和。
林地公募不仅仅是一个墓地,它更像是个公园,同时也被不少媒体评为斯德哥尔摩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你可以在这里散步沉思,也可以和葬在这里的设计师本人冈纳·阿斯普朗德聊聊,或者去拜访被誉为好莱坞最伟大女明星之一的葛丽泰·嘉宝。
拉雪兹神父公墓·巴黎
林地公墓成为瑞典著名的旅游地之一,而要说到最有名的墓地景点,就不得不提法国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Père Lachaise),这座公墓每年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万游客,大概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公墓了。
拉雪兹神父公墓是巴黎市内最大的一座公墓,公墓的前身是路易十四赠予拉雪兹神父的一块地,曾经是一片葡萄园,拿破仑时代这里被开辟为公墓。随着大文豪莫里哀和作家封丹遗体的入住,名人效应迅速发酵,到目前为止,拉雪兹神父公墓安葬有巴尔扎克、王尔德、肖邦、比才、毕沙罗等各国知名人士,可谓是群星璀璨。
巴尔扎克墓
肖邦墓
正是因为这里集聚了众多知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画家、作曲家等圣贤,拉雪兹神父公墓成为与伟大灵魂对话的最佳场所。公墓里最受欢迎的无疑是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之墓,众多不同时代的王尔德粉丝,无论男女,很多人都会在墓碑上留下自己的红唇一吻,也正因此,后来公墓管理处不得不给该墓重新翻新,并且加了一个玻璃围栏。
王尔德墓
拉雪兹神父公墓按英式花园设计,分为97个区,里面如迷宫般的小路连接着不同的分区。公墓里不同的墓地造型各异,不同的墓雕彰显着各自主人生前的故事,也让公墓成为了一个艺术的露天博物馆。
拉雪兹神父公墓作为一个公墓花园,还是巴黎重要的赏秋之地,每年秋天,公墓里的树叶开始改变颜色,纷纷变黄飘落,把整个公墓染上一层秋的氛围,难怪这里也常被人称为是世界最美公墓之一。
对那些带着情怀而来的人,拉雪兹神父公墓就是那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不仅因为这里有伟大的灵魂,还因为这里的有美丽的景色。
新圣女公墓·莫斯科
如果要找一座和拉雪兹神父公墓相媲美的地方,那一定是莫斯科郊外的新圣女公墓(Novodevichy Cemetery),它和拉雪兹神父公墓、维也纳中央公墓并称为欧洲三大公墓。新圣女公墓也安葬了众多名人,包括文学家托尔斯泰、诗人普希金、剧作家果戈里、小说家契诃夫、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前苏联总书记赫鲁晓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等等。
赫鲁晓夫墓
叶利钦墓
如果说拉雪兹神父的墓雕已经让人惊叹,那新圣女公墓的墓雕则要更胜一筹,这里几乎每一座墓的墓雕都由当时的著名设计师精心设计。设计师会根据死者生前的身份、贡献、评价等综合考虑,即使是初来这里的游客,只要看一眼墓雕,大概也能猜出墓主人生前是个什么样的人。
米高扬墓(飞机设计师,主持设计米格系列战斗机)
走进新圣女公墓就像是进行一场文化寻宝,从墓雕和墓志铭中去寻找墓主人的故事,这里的每一个墓碑下面都藏着一段精彩纷呈的生命故事。
尼库林墓(莫斯科大马戏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的卓别林)
托尔斯泰墓
中央公墓·维也纳
作为欧洲三大公墓之一的维也纳中央公墓(Wiener Zentralfriedhof),也值得重点介绍一下。维也纳中央公墓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东南城郊,占地约240公顷,在这里埋葬了大约200多万人。
维也纳中央公墓之所以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它面积大,更主要原因是这里安装了众多世界著名音乐家和作曲家,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父子、勃拉姆斯等,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音乐家的天堂。
从左到右依次是贝多芬墓、莫扎特墓和舒伯特墓
古典音乐届关于贝多芬、莫扎特和舒伯特三人的音乐作品比较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不过不管三人谁更胜一筹,死后他们都成为了邻居,贝多芬墓、莫扎特墓和舒伯特墓在中央公墓里成品字形挨在一起,世上的恩恩怨怨,再与他们无关。
中央公墓里面树木葱郁,也像是一个公园,中间还不时可以看到有马车穿梭。许多墓旁和欧洲其他公墓一样,也放置着不同的雕像,展示着独特的艺术氛围,这里也成为欧洲最受游客青睐的墓地之一。
海格特公墓·伦敦
海格特公墓(Highgate Cemetery)位于英国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地区,公墓分为东西两部分,两者的区别是西部墓区年代较早,里面的墓地基本都近200年,很多墓碑已经被岁月侵蚀,爬满了藤蔓,因此会感觉略显原始阴森,不过你还是可以看到不少外国人在里面散步,甚至野餐。
东部墓地相对比较新一些,其中在中国非常著名的革命伟大导师马克思就葬在里面,除此之外,海格特公墓还安葬了物理学家法拉第、小说家艾略特、社会学家斯宾塞、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等。
西海格特公墓需要有专门的导游带领下参观,可以跟着导游探访那些墓主人背后的故事,东海格特公墓则可以自由游览。海格特墓园也安葬了不少普通人,其中一个叫Jim Stanford Horn的人,生前是企鹅出版社的热心粉丝,因此他死后的墓碑也设计成企鹅出版社著名的封面,可谓是从一而终的最佳典范了。
中央纪念公墓·米兰
米兰的中央纪念公墓(Monumental Cimitery)位于米兰城北,临近当地火车站,这座公墓也因其里面的墓雕而闻名。公墓主要安葬了从中世纪以来的知名伟人和贵族,其中包括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
阿灵顿公墓除了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乔治·马歇尔将军、约翰·肯尼迪总统等少数墓地外,其它墓地不分等级,军官与士兵的墓碑一律都是简约的白色石碑,生前的种种官阶在墓地里化为同样的尘土,体现了真正的平等精神。
阿灵顿公墓和华盛顿隔河相望,周围树木繁盛,芳草如茵,毫无阴森恐怖之感,鳞次栉比的墓碑给人更多的是种震撼。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一颗浮躁的心也能迅速沉静下来,感受自己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我们常常会误会美帝资本主义的人们都崇尚自由,没有爱国主义教育,其实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都体现在这些墓地中。一个国家对待那些曾经为它流血牺牲的军人的态度,就是对它的人们最好的爱国教育。反观我们的很多烈士陵园要么已经破败,要么已经铲除成为了房地产,确实令人咦嘘。
莫尔雷科莱塔公墓·布宜诺斯艾利斯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雷科莱塔国家公墓(Cementerio de La Recoleta)也是世界最著名的10座墓地之一,自1822年以来这里安葬了不少历史名人和阿根廷富人,其中著名的贝隆夫人就安葬于此,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贵族公墓。
雷科莱塔国家公墓占地面积10英亩,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古老的公墓。这个公墓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它更像是个城中小镇,死去的贵族和名人就住在这个镇子里。
每个陵墓都经过精心设计,像是一个个缩小版的宫殿,小的占地几平米,大的有二十多平米,而高度基本都至少有2米。6400多座陵墓将这个墓地小镇变成一个小小的迷宫,走在巷道中,转角你就会看见精美的雕塑,或是青翠的藤蔓,向你诉说着静谧和沧桑。
无名公墓·莫尔日
无心插柳柳成荫,奥黛丽·赫本大概没想过自己晚年居住的地方会因自己而成为一个著名的小镇,她更不可能想到,这个小镇某个村的一个公墓会因自己而同样出名,这个小镇就是瑞士日内瓦湖畔的莫尔日(Morges)。
奥黛丽·赫本把自己生前最后的时光留在了美丽的莫尔日,并且为自己挑选了最后的墓地,她和托罗什那兹村民一样,把自己平凡的安葬在这个小村的无名公墓里。
这个超级明星的墓非常低调,简单的十字架墓碑,上面只有“Audrey Hepburn 1929-1993”两行字,一不小心你就会错过它。这或许正是奥黛丽·赫本想要的吧,静静的躺在这个小小的墓园里,生前的光芒尽数褪去,尘归尘、土归土。
苏格拉底说:在死亡的门前,我们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他的重要性。在这些世界著名的公墓中,或许我们可以参悟一些关于生与死的意义。下次旅行,你会选择去拜访一下这些公墓吗?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9 22:22 , Processed in 0.652957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