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乐知儿语说红楼》(全本)作者:俞平伯【TXT】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3292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蓝铜v1_05紫铜v1_05绿铜v3_05绿银v3_05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金v1_05紫铜v2_01紫银v2_05紫铜v3_05宝血灵晶灰铜v3_01结丹成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8-23 1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介绍[url=]编辑[/url]
本书收集了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之外最重要的红学作品,《读<红楼梦>随笔》写于大批判前夕,曾在香港《大公报》连载,但从未出过单行本,《知乐儿语说<红楼>》、《“旧时月色”》等文则是他历尽劫难之后晚年的总结性成果。作者谈红楼梦,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既有扎实的考证,又有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点评,不愧为一代红学研究的范本。
此段文中之三,更有书名人名,即本书著作问题,亦极五花八门之胜。兹不及讨论,只粗具概略。按一书多名,似从佛经@③得。共有四名,仅一《石头记》是真,三名不与焉?试在书肆中购《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固不得也。又二百年来脍炙人口《红楼梦》之名变不与焉,何哉?(脂批本只甲戌本有之,盖后被删去。)顾名思义,试妄揣之,《石头记》似碑史传;《情僧录》似禅宗机锋;《风月宝鉴》似惩劝淫欲书;《金陵十二钗》当有多少粉白黛绿、燕燕莺莺也。倘依上四名别撰一编,特以比较《红楼梦》,有“存十一于千百”之似乎?恐不可得也。书名与书之距离,即可窥见写法之迥异寻常。况此诸名,为涵义蕴殆借以表示来源之复杂,尚非一书多名之谓乎。
人名诡异,不减书名。著作人三而名四。四名之中,三幻而一真,曹雪芹是也。以著作权归诸曹氏也宜。一如东坡《喜雨亭记》之“吾以名吾亭”也。虽然归诸曹雪芹矣,乌有先生亡是公之徒又胡为乎来哉!(甲戌本尚多—吴玉峰)。假托之名字异于实有其人,亦必有一种含义,盖与本书之来历有关。今虽不能遽知,而大意可识,穿凿求之固然,视若无睹,亦未必是也。作者起草时是一张有字的稿纸,而非素纸一幅,此可以想见者。读《红楼梦》,遇有困惑,忆及此点,未必无助也。
其尤足异者,诸假名字间,二名一组,三位一体。道士变为和尚,又与孔子家连文,大有“三教一家”气象。宜今人之视同糟粕也。然须有正当之解释与批判。若迳斥逐之,徒滋后人之惑,或误认为遗珠也。三名之后,结之以“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云云,在著作人名单上亦成为真假对峙之局,遥应开端两段之文,浑然一体。由此视之,楔子中主要文字中,红学之雏形已具,足以构成后来聚讼之基础,况加以大量又混乱之脂批,一似烈火烹油也。
若问:“红学何来?”答曰:“从《红楼梦》里来。”无《红楼梦》,即无红学矣。或疑是小儿语。对曰:“然”。
其第二问似曰:“红学又如何?”今不能对,其理显明。红学显学,烟墨茫茫,岂孩提所能辨,耄荒所能辨乎。非无成效也,而矛盾伙颐,有如各派间矛盾,各说间矛盾,诸家立说与《红楼梦》间矛盾,而《红楼梦》本身亦相矛盾。红学本是从矛盾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固不足为病。但广大读者自外观之,只觉烟尘滚滚,杀气迷漫,不知其得失之所在。胜负所由分,而靡所适从焉。
昔一九六三年有吊曹雪芹一诗,附录以结篇:
艳传外史说红楼,半记风流得似不。
脂研芹溪难并论,蔡书王证半胡诌。
商谜客自争先手,弹驳人皆愿后休。
何处青山埋玉骨,漫将卮酒为君酬。
七八年九月七日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俺下过您的E书了,谢谢啦 。。。查看更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9 11:18 , Processed in 1.967962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