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国学名著] 《人物志》(全本)作者:刘劭【TXT】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14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劭以人之筋、骨、血、气、肌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应,而呈显弘毅、文理、贞固、勇敢、通微等特质。
  此「五质」又分别象征「五常」仁、义、礼、智、信,表现为「五德」。
  换言之,自然的血气生命,具体展现为精神、形貌、声色、才具、德行。
  内在的材质与外在的徵象有所联系,呈显为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等,是为「九徵」,这相当于所谓「气质」的层次。
  依照不同的才性,刘劭将人物分为「兼德」、「兼才」、「偏才」等「三类」。
  透过德、法、术等三个层面,依其偏向,又可分为「十二才」,即清节家、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臧否、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辩、雄杰,依其才能不同,适合担任的官职也不同。
  在《人物志》中,刘劭将才、德并列标举,作为拔选人才的标准。
  刘劭的品评,以中和为最高,讲究平澹无味,是为圣人。
  所谓中和,在于兼具「平澹」与「聪明」两种层次,聪明为才,而平澹则是生命所展现的境界,已不单纯是道德修养的层次,更是对「全幅人性」的审美态度。
  除中和外,其馀为偏至之材。
  「九徵」兼至的人,「阴阳清和,中叡外明」,就是中庸,称为圣人,是君王之才;具体而微,称为「德行」,是大雅之才;偏于一才的人,称为偏材,是为小雅。
  此外尚有依似、无恒等级别。
  对于甄别人才,刘劭进而提出「八观」、「五视」等途径。
  「八观」由人的行为举止、情感反应、心理变化由表象而深至内里,反覆察识。
  「五视」则在居、达、富、穷、贫特定情境中,考察人的品行。
  《人物志》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玄学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全书共三卷十八篇,三国魏刘劭所作,南北朝时西凉刘炳曾为之作注。
  书中讲述的识鉴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的剖析。
  人物志,魏,刘劭shào撰述,《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辨析、评论人物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 。
  作者在自序中阐述撰著目的:“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魏时文帝曹丕接受陈群建议,用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材。
  该书即是在推行九品中正品评人物、选择人材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专著,旨在为推行九品中正制在理论上提供依据,在实践上总结经验,以推动这一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十六国时刘昞 为之作注,重在“疏通大义,不沾沾于训诂,文词简括”。
  其后流传既久,传本颇多谬误。
    明万历甲申(1584)河间刘用霖用隆庆壬申(1572)本旧版合官私书校之,去其重复,成为定本。今有《汉魏丛书本》、《明万历刘氏刊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等。其书自《隋书·经籍志》以后皆列于名家,《四库全书》则归入子部、杂家类一。
    《隋书·经籍志》列入列为「名家类」,具体呈现魏晋时期人物品鉴理论,为魏晋玄学中的重要面向。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24 21:31 , Processed in 1.086958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