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个人对历史没有很深的研究,明朝嘉靖年间的历史只是简单的了解,绝对不算是精通,写的东西也许会是错漏百出,请大家指教。 对明朝嘉靖年间的历史原本不是很了解,主要感谢电视剧《大明王朝》,看着书里面嘉靖皇帝,总想着陈宝国的样子,毒害甚深。但是相信大家对于海瑞斗严嵩的历史,大家肯定不会陌生,还有张居正和一条鞭法,著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相信历史课都学过。其他的比如徐阶、高拱、王阳明、“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些,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遇上了“二十年不上朝”的嘉靖帝,就成了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明朝最有“嚼头”的历史,这是明朝最后的希望,至于到了天启、崇祯年间,明朝早已烂到骨头里去了。说起明朝的历史,总有一句热血沸腾的评价“明朝300年,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每次看到这样的评语不禁对明朝爱恨交加,明朝的皇帝都是出了名的操蛋,个人总结了下:朱元璋——我杀、朱棣——我靖、朱允炆——我当和尚去;朱高炽——我胖、朱瞻基——我黑、朱祁镇——我和太监去;朱祁钰——我上、朱祁镇——我回、朱见深——我是好皇帝;朱祐樘——我治、朱厚照——我玩、朱厚熜——我当道士去;朱载垕——我新、朱翊钧——我兴、朱常洛——我重振纲纪;朱由校——我当木匠、朱由检——我挂树上、努尔哈赤——明朝去!说多了,说正题吧。 从朱元璋开始,明朝就有三大顽疾“冗兵、宗室、吏治”,纵观整体明朝也没有得到解决。作为穿越人士,要想改变历史、扭转华夏后四百年的屈辱,那就要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士人,于是沈拙言就展开了漫漫科举的“六首路”,作者通过文字的组合,把一副明朝嘉靖年间的社会百态逐渐展现出来,个人觉得在描写上,本书的前部更贴切,作者在文字架构上的功夫得到展现,例如各种考试的文章,那是抄的炉火纯青,让语文高考刚及格的我感觉就是很厉害的样子。 到了中期,主角开始布局东南的时候,才会感觉开了金手指,苏州保卫战和汇联号的成立是借助了主角光环,但作者对情节和文字驾驭起来,让人丝毫不觉得生硬,读起来感觉比较合理。斗严嵩、除赵文华、严世藩,等等情节算得上是紧凑,到入阁、逼宫徐阶,这些情节写的都算是很贴切,和当时的时代融合,只有半步的超前,所以才有了隆庆新政。其实到了这里,这本书就可以完本了,小沈同学官居一品了,自己的主张也得到了实现,至于结果,让老天来评判好了。 本书的后期在我看来是和尚的自虐、也是和尚自己的设想,如果沈会稽的主张都能实现,会是什么样的情况?这样的情节与原来的历史脱离的比较大,驾驭起来就比较困难了,和尚只好把东南的社会发展加快了,很多东西写起来就没有前期那么严谨了,当然,小说不是历史,能把架空历史写成这样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胖子我是非常拜服。从大政变开始,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到后来的“金杯共与汝”,到最后的南北开战,历史究竟会怎么样,说也不知道。最后一部分的描写也许是很多人放弃的原因,但恰恰是我最喜欢的原因,在有限的条件下,推导社会的发展,再通过主角去掌控天下,是每一个人的梦想,谁还会管以后可能出现的反复,甚至被鞭尸。 通篇来看,这本书与原来的历史无缝衔接、又加上了作者的推导,给了人无限的遐想,没有太多的主角光环,没有王霸之气、没有神一样的队友,更没有猪一样的对手,较为真实的展现了人物形象,各个人物描写的很细致,很到位,每一张面孔斗清晰可见,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看过之后,对这一时期的小说很难提起兴趣了。我不是喷子,个人觉得这本书适合30岁以上的人看,有了一定的阅历,你就会发现现实没有那么可爱,困难也没那么难以解决。啰嗦那么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爱,我是胖子、所以爱吃肉。最后送上毛爷爷的词半阙:“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脑海里总是回荡起谢若琳的结巴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