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海权论》作者:马汉[美]【CHM】【制作不详】

[复制链接]
风葶云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2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简介
  海权论 Sea Power Theory  
        马汉( Alfred Thayer Marhan 1840-1914 ),为海权论的创立者,美国卓越的海洋历 史学家,一八五九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军官学校,一生从军,最初担任新港海军学院历史学与战 略学的讲师;一八八六年至一八八九年及一八九二年至一八九三年两度出任该校校长;一八九八年担任美西战争的指挥官;一八九九年代表美国出席海牙裁军会议,但坚决反对裁军;一九0二年至一九0三年被推为美国历史学会会长。一生致力于美国海权的建立而奉献。马氏著作甚多,有关海权的理论散见于其著作中,并未有专书。其中以一八九0年出版的『海权对一六六0--一七八三年历史之影响』;一九一一年出版的『海军战略论』较著名。
要素
位置
  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例如英国以英吉利海峡和欧陆相隔,不仅有水为屏障,且距欧陆近,因此英国不须维持大陆军,而可集中国力发展海权,以优势的海军来封锁欧陆港口,并控制出入欧洲北部的航线。与英国成强烈对比的是法国,他不仅要维持大陆军,而其海军也必须分驶大西洋与地中海,因此在海权竞争中,法国对英国自然居于劣势。
地形
  一国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愤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
国土之大小
  马氏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如面积太大 ,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均为重要基础,海权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从事航业人口, 而其中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数更应站相当高度的比例。国家的平时航海事业(包括航运 和贸易)足以决定其海军在战争中的持久力。英国即为典型例证,他不仅是航海国家,而且也是造船和贸易国家,拥有发展海权的必要人力与技术资源。
国民性
  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极重要。人人以向海洋寻求财富为荣,航海事业自然蓬勃。海商与海军的结合,再加上殖民地的开拓,终使英国成为海权霸主。
政府的政策
  政府必须明智而坚毅,始能对海权作长期发展。英国的成功主因即在此。自詹姆士一世开始,英国的国家政策即一直以追求海外殖民地、海上贸易和海军优势为目的。
范围
  海权控制陆权的地带
(一)海峡

  海峡是交通枢纽地带,掌握海峡即可控制敌人之海上运输,阻止其海权之发展。如独立国协从波罗的海出大西洋之交通线受制于松德海峡;从黑海出地中海又受制于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致使其海权发展自帝俄迄今仍无法独霸于世。
(二)半岛

  半岛伸入海中可享海上交通、运补之利,亦可发挥陆海协同作战之效果。如十九世纪拿破仑时代的西班牙半岛战争,英藉海上运补远优于法军藉陆路运补,致法军在半岛战争中失败(详见『中外战史』第九册第五章)
(三)岛屿

  岛屿如获有优势的空权与海权,则可发挥其控制陆权之战略据点价值。如日本、台 湾、菲律宾各自拥有坚强的空权与海权,才使中共势力无法向太平洋及印度洋伸展 ,其战略位置举足轻重。地中海北岸的一系列岛屿亦是以海制陆的战略据点,为世 界霸权争夺的对象。
基本条件
  海权国之基本条件
(一)海军条件

  要有海军、海上基地、海运路线(交通线)且不受他国控制。如美国在二十世纪虽拥 有强大海军舰队,但被分隔于两洋,无法达到『集中』、『节约』之原则,因此马汉力主 美国应开凿并控制巴拿马运河及控制加勒比海诸岛以保障太平洋与大西洋航运路线之安全 。美奉行马氏之观点而成今日海上之霸权。
(二)海运条件

  必须拥有庞大之商船、港口及顺畅之海上航路,并有海外商业及经济关系。从海权的 意义来看,海权乃为控制海洋及利用海洋,以达成国家目标之能力,而拓展海权之主要工 具为海军武力及商渔船队,武力用以制海以保障海上商渔船队与交通线(海上航路)之安 全,而商渔船队可开发海外商业及经济利益,厚植国力,平时商业船队可赚取大量经济利 益,战时可支援海军舰队作战,如福岛战争,英国即徵调很多油轮、货轮、客轮、协助运 补兵力及战略物资。
(三)海外商业条件
  国民大量移民于国外殖民地,并建立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国力之扩张具有极大优势。 十七、十八世纪,英国在其海军武力配合其商业船队在世界四处拓展其殖民地,获致丰厚 的经济利益,而成为海上霸权,有『日不落国』之称。
影响
(一)美国:一九0一年老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後,极受马汉海权思想之影响,致力发展海权。除舰队的扩建及积极夺取太平洋各战略岛屿外,且开凿并控制巴拿马运河及加勒比海之战略海上基地,成为当今海权霸主。   
(二)英国:英国对马汉之海权思想推崇备至,在一八八九年英国政府提出海军扩充计划时,马汉的理论成了最强力的辩护理由。   
(三)法国:法国很重视马汉对于法国海军政策的批评,并且称赞其思想具有真正的创造性。   
(四)德国:德皇威廉二世及海军部长铁毕兹(Von Tripitz)亦深受马汉影响,致力发展海军,但德国却忽略了马氏的一项重要训条:「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导致德国陆军反而受经费影响而减低其战力。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26 14:47 , Processed in 2.831834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