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咸丰十一年七月,是大清的多事之秋,随着太平天国的崛起和英法联军进犯京师,整个大清不得消停,统治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无奈的咸丰帝狼狈的逃亡热河。此时的咸丰更加沉迷酒色大烟,身体每况日下,已无心政事,便开始偷偷让懿贵妃帮他批阅一些简单奏折,处理一些政务,而懿贵妃上道挺快,凡事处理得有模有样,从此在政治上崭露头角。
懿贵妃在皇宫是出了名的强势,因为只有人家为皇上生下了唯一的儿子。对此,咸丰帝心里十分清楚,但也无心与其计较。对于懿贵妃咸丰帝还是不放心的。而咸丰帝的第一宠臣肃顺也有同感,曾偷偷向咸丰帝进言,懿贵妃母凭子贵野心不小,慈安皇后忠厚和咸丰帝的最爱丽妃都不是她的对手,还请咸丰帝早做决断。
咸丰帝听了肃顺的话,感到有理,曾一度真想立子去母。但他又犹豫起来,直到最后也没有采取行动。或许咸丰帝在想除掉懿贵妃又有谁能与肃顺抗衡呢。咸丰帝还是深谙帝王心术的,肃顺建议立子去母,是忧心社稷,还是要打击与自己素来不合的懿贵妃,这恐怕在咸丰帝心里还要划一个问号。
其实,咸丰帝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早已默默谋算身后之事,肃顺是少不了的顾命大臣之一,军机处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穆荫、杜翰、焦祐瀛,看似以怡亲王为首,其实核心人物是肃顺。日后顾命班子一定是以肃顺为首,甚至由肃顺一人说了算,虽然肃顺忠心耿耿,但是儿子才六岁,难保肃顺不会欺负他,皇后过于忠厚,所以留下强势的懿贵妃与其抗衡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咸丰帝不除掉肃顺这个潜在威胁,是有他自己的考量的。一是自己的宠臣办事深合圣意,不忍心杀他。二是他素与恭亲王奕訢不合,有他与恭亲王针锋相对,是他求之不得的事。而且咸丰帝不想自己死后恭亲王掌权,没有把他列入顾命八大臣之内就能说明这个问题,留下肃顺用以打压恭亲王,再与忠厚的皇后和懿贵妃形成平衡的政治格局。
事后证明,咸丰帝真是这样盘算的。他的顾命八大臣真没有恭亲王奕訢,而且听了肃顺的建议将额驸景寿拉了进来。同时赐给两宫太后“御赏”和“同道堂”两个印章,以实现他设想的政治平衡。
但可悲的是无论咸丰帝如何算计,最终还是漏洞百出,懿贵妃紧紧抓住恭亲王不在顾命班子之内的漏洞,叔嫂迅速达成协议,发动政变夺取大权,破了咸丰帝布的局。回过头来看,咸丰帝的设计还是过于简单,过高地估计了肃顺,太过小看懿贵妃,还把恭亲王抛出顾命八大臣之外,让叔嫂顺利联手。
|